跳到主要內容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 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

2022 新書發表會: 人文與教育學院學士學位學程

皮國立老師

 

教師

研究領域:待補充

 

 
1920年代之中國

簡介: 待補充

篇名:當「營養」成商品:維他命在近代中國(1920-1931)

 
藥品、疾病與社會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編的《藥品疾病與社會》為《近代中國研究集刊》叢書之一種,共收錄蔡忠志、陳光華、皮國立、游智勝、蘇精、張仲民、羅婉嫻、陳重方、劉士永、周永生、孫煜等來自復旦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長庚大學、中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者有關醫療史的論文11篇。本書論文研究時間跨度較大,有助於我們長時段看待和理解醫療史,有助於展現歷史進程中的各種變因和多元面貌。

1.篇名:論證中國疫病史之難:以金末「汴京大疫」是否為鼠疫為例

2.篇名:近代中醫的防疫技術與抗菌思想

 
虛弱史 : 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
西方感覺史的研究正方興未艾,我們也待急起直追,本書梳理民國(1912~1949)及其國民「虛弱感」,特別是與情慾有關的身體、疾病和藥品文化之間的相關性,從醫療史立論,著重當時中西醫學的對照,試圖將虛弱的病態與治療法融進一個性慾與疾病的世界中~~
民國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觀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冊病歷?皮國立將慾望、虛弱、疾病和藥品等四者放在史學中進行一緊密的對話與結合,開卷《虛弱史》,適以強精固本。
 

 
近代中西医的博弈 : 中医抗菌史
本書立足於以中國醫學視角書寫中國現代史,聚焦近代中醫學與細菌學的各種交鋒、對話、排拒與匯通,力圖重現中醫在西醫的科學實驗及一步步佔據國家衛生主權的過程中,如何運用自身的外感熱病知識體系構建中醫式的傳染病學,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醫理念和藥物可以發揮效用的空間。

 
在日记中找寻历史
本書設有蔣介石筆下的歷史、政要筆下的歷史、軍人筆下的歷史、文人筆下的歷史、日記與民國史研究五個欄目,收錄了《從“空命”到“總裁”—蔣介石日記中的黨務記事及其心境自剖(1926̃1938)》、《軍統局打擊汪精衛政權成立—兼論蔣介石日記中戴笠的縹緲身影》、《流產的蔣毛會晤:1942̃1943年國共關係再考察》等文章。

篇名:知識份子眼中的蔣介石與國共兩黨—以《竺可楨日記》(1936~1949)為中心

 
當代歷史學新趨勢
當前的歷史學趨勢可歸類為全球視野、帝國與國家、跨文化交流、環境與歷史、「科學、技術與醫療」、情感、歷史記憶、「閱讀、書籍與出版文化」、大眾史學、新史料與歷史書寫。《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既含括最新的研究趨勢,也有過去十幾年來的數個重要課題的新發展,像是性別史、思想史、科學史。

篇名:新史學之再維新——中國醫療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1-2017)

 
蔣介石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的回顧

簡介: 

篇名:思考日記的另一角度:公衛史研究

 
桃李成蹊 : 桃園文史藝術與社會研究
本書收納含括「物與環境」、「人與文化」,以及「跨領域教學與社區關懷」三個主題的七篇文章,每篇文章內容均體現桃園這座城市變遷的特質,描述了桃園的「變」與「不變」之間,一方面匯聚能量推動桃園學的研究,另一方面透過教育,讓桃園學成為可以引導市民及學生有感的歷史研究。

篇名:環境史視野下桃園水污染的問題(1970-2019)

 
抗日戰爭史研究新趨向論文集
簡介: 

篇名:舊解讀與新詮釋-戰時報刊中的日軍細菌戰(1937-1945)

 
百變民國:1930年代之中國
這本論文集中的各篇論文,雖然議題各異,但是所呈現出的是青年學者對於1930年代中國研究的成果,與年輕世代對於1930年中國的認識。當然論文集中的議題無法含括1930年代中國的所有面相,但是立基於前輩學者以往的研究成果,若干議題,可以說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與學術貢獻。

篇名:抗戰前夕醫療技術變革的故事:中西醫急救、護理與外傷知識的初步匯通

 
江南視域下的醫療社會文化史研究

簡介: 

篇名:從論「蟲」到治療江南「血吸蟲」的近代中醫史